萬維讀者網 > 加國要覽 > 正文  

在溫哥華看中醫,這些困惑你有沒有?

www.creaders.net | 2015-10-21 10:52:31  萬維讀者網 | 0條評論 | 查看/發表評論

  溫哥華港灣(BCbay.com)專欄作者芷語前陣子身體不適,咳嗽得厲害,頭也痛,止痛片吃了不少也沒有什麼用,朋友推薦我看中醫,用傳統中醫之道調調,或許有效。

  怎麼找呢?以前很少在溫哥華看中醫,也不認識幾個大夫,知道幾位知名度頗高的在列治文,卻嫌有點遠。後來翻報紙看廣告,找了個離家不遠、資歷看上去不錯的去看了。中藥是慢郎中,一個療程下來已見成效,不過醫生建議我慢慢調,身體嘛。

  不是不願意,只是兩周的藥花費約150加元。治病還好,調理,這個價格就貴了。而且我看的那位中醫師不刷卡,只收現金。公司的保險也不報中藥。普通工薪階層,還是多鍛煉和注意吧……

  朋友卻說10塊錢一天的藥費算便宜的了。在溫哥華,不同中醫師開出的藥收費也不一樣,據說誇張的一個療程需要上千元。

  朋友之前都是“有中藥就不選西藥”,總認為西藥副作用大,還是中藥純粹,而且許多中成藥購買也方便。不過她說感覺近幾年中藥價格貴了許多,相比之下西藥見效快,時間和金錢的雙重考量之下,她也慢慢偏向西醫了。

  朋友還說我幸運,因為起碼花了錢後有療效:“最怕碰庸醫,錢花了苦吃了,卻沒有用。”

  溫哥華的庸醫?怎解?

  朋友笑:溫哥華的中醫好多呢。還有許多中醫學校,兩年多時間考個針灸師,再往上考個中藥師,兩個牌照到手就是中醫師,然後開個醫館問診,經驗哪裡有老中醫足?被丟到市場裡自然淘汰,醫術好的撐過兩年,技術不好的看着看着就關了。

  我就這一困惑問一位老資歷中醫師,他沒有否認這種現象,不過很玄地說:“醫師和病人之間也是看緣分。”按他的說法,每個中醫師都有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一個擅長婦科的你讓他幫忙治療關節炎,或許會失望。另外,加拿大人還是少,新畢業的中醫師要積累大量經驗不容易,就算原來在國內已是中醫學院老教授,也未必就醫術特高超,他有可能更擅長教學。

  就算碰到合適的醫師,開的藥也不算貴,可是,藥本身質量是否好呢?一位在溫哥華從事營養行業的朋友近期就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發表的看法是:“提取精華才是未來中藥發展的方向。現在環境污染多嚴重,藥材本身遠不如古時,製作也不嚴謹,真不知道直接煮中藥吃到嘴裡的是藥還是毒。”

  關注什麼來什麼,第二天就讀到新民周刊發的一篇《中藥病了,中藥已死》。其實是2011年的舊文,可能因為屠呦呦,又給翻出來了。這一看,又更加對中藥失去信心。文中提到“不道地的藥材一哄而上大量供應,優質的原產地材料卻遭到人們竭澤而漁式的掠奪。”中藥材的生產還要面臨激素農藥、不符季節採摘、雙氧水浸泡漂白、硫磺蒸熏蒸、重金屬、含泥沙以及已被提取精華等多種問題。

  如果是真的,就算找到對的中醫師有什麼用?他開的方沒錯,可是藥錯了,這能算是中醫師的不對嗎?

  不過,中藥在加拿大始終是“進口”產品,據說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是要對其檢查的,內容就包括是否有農藥殘留物、是否用硫磺熏蒸、是否含重金屬、是否有微生物和泥沙等。而且據說加拿大的“中藥”進口也不全是從中國大陸來,也有許多是來自香港(原料產地可能還是在大陸)、台灣以及日本(有點擔心核輻射)和韓國。

  但卑詩大學最新研究又指出,如果將中藥和西藥處方藥同時服用,搞不好會致命。研究指很多人有服用中藥,但在看西醫時並沒有向西醫說明。如果在用銀杏、人參、甘草等藥物時同時服用抗凝藥物Waffarin,會造成出血狀況。研究者同時提醒正在服用中藥的病患,在看西醫時最好攜帶藥方清單。不過我很懷疑這樣會有用。因為本人有一段時間用蟲草、黨參、當歸等調理身體,看西醫時跟家庭醫生細細說明了情況,家醫只是淡淡地說:“哦,我是西醫,我對中醫不了解。”

  小結一下:在溫哥華看中醫,首先要找到“對”的醫生,然後期望藥材是好而有效的,完了你開始吃,但吃不吃得起還視個人經濟情況而定。如果嫌它慢要換西醫,最好先做research,可別因混藥而要了命。

  你以為我在嚇唬你,我真心希望是。幾千年傳統中醫,滿滿的精華,卻因為體制、因為藥就要衰落了嗎?這個想法挺讓人難過。

(BCbay.com專稿,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0


熱門專題
1
美伊衝突
6
俄烏戰爭
11
大S
2
以伊戰爭
7
萬維專欄
12
洛杉磯大火
3
四中全會
8
何衛東
13
敘利亞
4
中美冷戰
9
AI
14
苗華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兩會
15
美國大選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