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讀者網 > 加國要覽 > 正文  

Roots竟在亞洲開這麼多分店

www.creaders.net | 2016-04-23 23:20:59  溫哥華港灣 | 0條評論 | 查看/發表評論

  溫哥華港灣(BCbay.com)專欄作者芷語:說到加拿大的服裝品牌Roots大家都不會陌生,紮根加拿大40多年,其經典牛皮色和良好做工及樸實的Style為很多人喜歡。去年傳被一家私募基金公司買下還讓很多粉絲一度心傷。前陣子筆者去素里的Guildford商場,發現剛開張沒幾個月的分店就已經易了主,心想着這情形不妙啊,Roots還撐不撐得下去?

  沒想到近日在溫哥華太陽報上看到的一個報道讓人大跌眼鏡,原來我們喜歡同時又害怕失去的Roots在台灣已經遍地開花,成為台灣人民熱愛的品牌之一,分店數量居然高達107間!

  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Roots全球擁有的分店數量是245,市場主要是加拿大美國和亞洲,在中國目前僅有北京旗艦店和上海成都的另兩家分店,在加拿大分店的數量也僅為110,而光台灣就有107家。

  不只是數量驚人,上個月,Roots在台灣拍攝了一系列廣告片,主題是慶祝Roots在台灣開業20周年。是的,你沒有看錯,這個1973年成立的公司,90年代就已經“打入”台灣,甚至台灣市場比加拿大市場還要火熱。

  這隻怕得歸功於這十幾年來來去去的移民潮。

  大家知道,台灣移民湧入加拿大的最高峰時期正是96、97年左右,那時候,一年抵達加拿大的台灣移民數量高達12000人,在抵達加拿大的移民榜上,僅次於香港。

  大家也知道,台灣居民到加拿大是落地簽。所以這些年來,儘管90年代的台灣移民在陸陸續續回流,但來來去去,移民的、探親的、旅遊的、打工度假的……來過的人都對Roots有了了解和一定的喜愛。可以說,Roots在台灣享有的成功及知名度,絕對是加拿大其他品牌望塵莫及的。

  有了台灣的成功經驗,Roots似乎在一片混沌中看到曙光。

  去年,“Roots兄弟”同意讓私募基金收購,他們很直白地說了希望Roots能“走出去”的國際化戰略。當時看着只覺得是加拿大又失去了一個自家品牌,但現在看來,這種國際化戰略卻是他們葆青春或保生存的一個明智策略。

  加拿大的經濟至今還未走出低迷,美國有所好轉,但太多太多的新舊品牌都在角逐,要想在市場立住腳分到粥也不是容易的事。加拿大人口少,本身消費力不高,很多東西生產是過剩的,那麼多的櫻桃、藍莓,如果沒有中國人的胃,只怕也是得爛在地里的。

  另外,加拿大人的“時尚”感,總讓人無力吐槽,滿大街連帽衫和瑜伽褲的文化,以及來勢洶洶的快時尚潮流搶灘,讓一個依存質量和自有風格的服裝品牌怎麼發展下去?想想我幾年前買的包和鞋,現在穿着用着質量妥妥的款式也不過時,一件頂幾年的架勢怎麼可能讓店內走貨更快?想想Roots在Guildford商場的曇花一現,又可惜又無奈。

  但是亞洲就不同了。越來越有錢的中國人不差錢,對好的東西可以一擲千金。你看看中國人“占領”巴黎奢侈品店那個架勢,分分鐘就買下人家一個月的業績。再要感謝淘寶之類,十幾年傾情培養國民的剁手習慣,使有錢花的他們有地花、習慣花。反正錢來錢去,消費起來為國民經濟做貢獻。

  不過,我想Roots是否可以像在台灣一樣在大陸發展那麼大。最大的問題還是品牌認知度。Gucci、LV之類的奢侈品甚至Coach之類的二線品牌在大陸都是“世界品牌”,是身份的象徵。一大批剛剛富裕起來的大陸人不缺錢,但害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錢,這就是為什麼越是logo明顯又俗氣又貴得沒有道理的品牌在中國越是盛行。而Roots講的是文藝的調調,樸實的設計以及值得信賴的質量。這樣的路線弄點小眾化的淘寶網店還可以,要鋪開了擴張卻未必容易。

  據悉,Roots在台灣的產品在衣料上是有改變的。畢竟台灣的天氣不比加拿大,冬天時常十多度真心沒必要穿那麼保暖,夏天也熱得多得多,所以採用的是比較輕薄的料子。這也是品牌本土化的一種反應,就像國內的肯德基要改良過是一個道理。

  所以,Roots要進軍大陸,恐怕不只是改變布料那麼簡單,款式和定位或許也需要做更多探索。

  作為Roots的關注者,真心希望這個品牌一直一直流傳下去。

   0


熱門專題
1
何衛東
6
中共兩會
11
苗華被抓
2
俄烏戰爭
7
大S
12
美國大選
3
川普
8
中美冷戰
13
以哈戰爭
4
萬維專欄
9
洛杉磯大火
14
巴黎奧運
5
AI
10
敘利亞
15
三中全會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