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无忧花开:2015年7月,我登陆温哥华,作为一个在国内过了18岁生日第二个月就拿到驾照的老司机,开了十三四年的车忽然没车可开了,那种感觉不能说是失落,而是一种焦躁,好像行动半径一下子就无限缩短了。
尽管娃爹有车,但他天天上班、下班、加班、出差,忙得像狗,回到家恨不得把脑袋粘在枕头上,能带我们出去玩耍闲逛的时候掰着手指头就数的过来,吼了他几回,他把车钥匙扔给我,告诉我在拿到加拿大驾照前,国内的驾照有180天有效期,这半年里还是可以开车的。
后来,在登陆温哥华的第五个月,我如愿拿到了这里的驾照,笔试、路考都是一次通过,路考考官是个香港大叔,我感觉和国内考官没什么太大差异,也没有传说中的变态苛刻,不知道是我的运气太好了,还是我的技术太好了,反正对门的邻居,路考5次还是没过,当时听了她的经历,再结合网上查询到的信息,我胆战心惊差点都不想去了。
不过也请允许我嘚瑟一下,咱在国内也是优秀驾驶员,有完美的驾驶记录,除了一次违章停车和一次黄灯压线,再无其他污点,也没有所谓的国内司机路怒症,乱七八糟坏毛病,而且我最远的行车直径是从天津始发,川藏线进,青藏线出,过可可西里,翻唐古拉山口直抵拉萨,往返17天,超一万公里自驾,所以我对自己的开车技术是有底气的,当然,修车就没戏了。
所以说在来到加拿大最初一年,我是基本没有体验过这里的公交系统的。也不能说没有,还是坐过两次的,一次是带孩子去查体打防疫针,一次是去一个朋友家做客,地图上看着都不超过七八公里的地方,开车就是一脚油的事儿,但坐了公交需要换乘不说,下来还得步行最少十几分钟。
那段时间,和国内亲友聊天,我最爱吐槽的就是这里的公交,从线路发达程度上来说,跟国内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别。印象里国内四线以上城市,走路三五百米必定有个公交站,要是一二线城市,那公交线网密集程度能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以我的故乡天津为例,现在的公交行业口号是:“解决最后一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就是甭管你住哪,只要不是远郊的农村,公交车基本都能给你送到小区大门口。
反观加拿大,线路少,其实客观讲温哥华的公交线路已经算多了,起码比我居住过的另一个城市埃德蒙顿要多多了,而且还有天车可供选择。这里说的少也就是跟国内比,毕竟想坐个公交大都还是要走上一段的,更主要是票价还都挺贵,动不动就是三四加元。
要说这也没啥新鲜的,加拿大地广人稀,已经不仅仅是家家有车,我看很多家庭都是人人有车,开车去哪都是多快好省,买车养车的成本真心不算什么压力,最主要是停车在这绝对不是什么疑难杂症,停车费也很便宜,起码跟北京天津动辄半小时就十块八块相比,我觉得挺便宜了。
综上所述,来到加拿大后,以公交作为主要出行方式的事儿,我想都没有想过。
但是这段时间,搬了家,娃爹离不开车了(之前到他工作的地方刚好一趟公交直达,所以大多数时候家里车归我开),如今我每日出行就只能选择公交了。真真切切去适应了公交出行的常态后,没想到感触还真是不少。
于个人而言,首先是运动量上来了,我不是一个喜欢运动健身的人,没觉得大汗淋漓后有多酣畅,但原来天天上班,又总是出外勤,加上中午和同事逛逛街,所以微信步数基本每天都在5000上下,到了加拿大一下子就锐减到500,有一天居然200都没到,这样的成绩朋友圈里居然还有人给我点赞,天哪!我都怀疑他的动机……
现在每天早上我得送娃去幼儿园,虽说还算幸运一趟车就能直达,但上下车分别有1.5公里和1公里左右的路途,这让我的步数再度过千,而在这段路上我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加拿大。
最强烈的就是“归属感”,你没看错,是“归属感”。
我算得上骨灰级驴友,从上大学开始,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每年都要去一个没去过的地方,工作以后自己有了经济能力,便改成了每年都要去一个国内没去过的地方,和一个国外没去过的国家。加上工作关系,每年都有若干国内外出差机会,所以我曾经在很多国家都坐过当地的公交车,包括纽约、东京、柏林、巴黎、罗马这些国际化大都市,以及雅典、新德里、耶路撒冷、清迈这些冷门城市,对于具体车况已经没什么太多印象,但一个雷同的感受就是作为“外国人”的别扭和不自在。
毋庸置疑,无论在地球村的哪里,公交和菜市场都永远是最本地化的地方,你作为外国人总会受到格外的瞩目,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冷门城市,这种感觉尤其突出,至今仍记得在新德里一辆开往城郊的公交车上,我和闺蜜被一群当地人“参观”的尴尬。
但在加拿大的公交车,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担忧,我至今都没见过一辆车上有两种以下肤色乘客的时候,每天上车我都有进联合国的感觉,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各种民族风的着装……传统意义上的西人乘客半数不到,英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和那些我判定不出是哪种小语种的语言交织在一起。
当然,听到最多的还是中文,这里又包括了粤语、闽南语、普通话以及上海普通话、四川普通话、东北普通话……在这样的的公交车上,不管你是哪里人,不管你和同伴说什么语言,不管你穿什么样的民族服装,绝对没人多瞅你一眼,没人觉得你不属于这个环境。这真是一种久违的踏实啊!
还记得那个流传甚久的笑话吗?“我在北京是外地人,在台湾是大陆人,在香港是内地人,在上海是农村人……”“长江以南的管长江以北的叫北佬,长江以北的管长江以南的叫南蛮”,这种在国内不同区域都会感受到的些许“排外”,在加拿大的公交车上却丝毫不见踪迹,宽松自在的氛围让人感觉自己就属于这里。
并且这里的公交车司机大都非常友好,每时每刻微笑服务,对每个上车乘客都会说一句thank you,真真宾至如归。乃至没用我教,三岁的儿子每天上车都会主动和司机叔叔 say hello!
我还曾经看到一个残疾人坐着轮椅准备上车,司机放下了车门处的踏板,前面座位的所有乘客都同时起身,不约而同把座椅抬了起来,形成了一个的超大空间,当时我还很纳闷,他们为什么都要站起来,后来看到司机推着残疾人的轮椅上车了,把轮椅车固定在刚才临时腾出的空间,旁边的乘客也都起来帮忙,用绳子固定好那个轮椅,免得轮子打滑。
整个过程大家都很有耐心,也很细心,不急不慢,没有一个乘客有任何微词,就像帮自己的亲人一样,当时就让我觉得加拿大人真有爱心,老人、孩子和残疾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真是幸福。
此外,真体验了才发现,这里的公交车有一个国内无法比拟的优点,就是可以放自行车,公交来了就把自行车放到车前面的架子上,到站后取下自行车骑上就走,方便环保。
以前开车的时候总是精神高度集中,怕吃罚单,注意信号灯、注意行人,注意往来车辆,不能超速,也不能龟速,路边的风景从来没看过,现在往来公交站走路了,坐在车上也放松了,视角一下子发生了转变:原来我家附近还有一个小型的农贸市场,蔬菜水果便宜又新鲜;原来旁边的邻居每天都坐这趟车,住了几个月都是点头之交,一起等车却令交情迅速升温;原来街边的灌木从中经常会野兔和各种鸟类出没,运气好还能看到松鼠和大鹅......
更主要的是,坐了公交车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了加拿大的社会文化。上周末我带一位朋友的母亲坐公交,大概是听到了我们中文的交谈,坐在后排一位来自台湾的老移民主动用中文告诉我,下次坐车可以给老人购买老人票,一次能便宜一块多钱。
我好奇的问:买这种票需要准备什么证件吗?比如老年证、护照之类?
老先生说:不需要。
我:那人家怎么相信是65岁以上的老人呢?
老先生:他们会相信你说的一切的,不需要任何证件。
晕,这在国内怎么可以想象!一切对老人 和残疾人优惠的项目,都必须出示相关证件,验明正身。你满头白发、满脸皱纹,你用盲杖、坐轮椅是无法证明你的年龄和残疾的,只有加盖钢戳的证件才能说明一切。
“他会相信你说的一切。”这是一句多么具有温度的话,这大概就是加拿大式诚信最具体、最细微的体现了吧。
无忧花开:天津妞儿,爱码字,爱摄影,爱烘焙,爱旅行,爱贩卖生活一切美好。当下,只愿在温哥华的湿润空气里,做一个有趣有料的宝妈。
(BCbay.com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上万陕西人暴动了! 学生死亡真相被隐匿 |
2 | 2025,网曝荣氏家族全家移民加拿大 |
3 | 吓坏了 北京密令曝光… |
4 | 沙利文通报!一则关于中国的消息令人震惊 |
5 | 中南海,真够怂的!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