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加国要览 > 正文  

最酷又最暖的温哥华人

www.creaders.net | 2017-05-04 10:16:24  温哥华港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饶恕:他很酷。本来年少时想象自己应该是去银行谋个职位,然后认真工作,再进修一下,升职做经理,平淡幸福地过一生。那是他能想象的理想生活。虽然平凡,可是大家不都是那么平凡的吗?不过他有一点不平凡的习惯:他常常与上帝交谈。在他18-19岁的时候,他与上帝讨论自己要做什么才真正有意义。

  于是上帝把他带到了中国。1992年,他19岁。他去到中国上海,一切都因陌生而新鲜,但是他说“我好像回到了家。”那时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但是不论如何,他觉得地方是对了。

  当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知道朋友要去一个孤儿院时,他说“我会为你祷告,但是我也要去!”他去了那里,看见了上帝让他看见的情况。他心里说:上帝啊!不应该是这样的吧?这……没有人看见他们这样痛苦吗?应该要有人来做点什么吧?然后,在采访他的视频里,他告诉大家:上帝说“我把你带来了,你在这儿,你看见了。”

  1993年,20岁,他告别家人和做银行职员的理想,去到中国,建立了国际关心中国慈善基金会。接下去,现学中文,他开始不停地在向他能用语言触摸得到的世界“吆喝”,为基金会筹款、招募义工。所以他建立在长沙、衡阳等地的收养机构可是“高大上”了,义工们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厉害角色”。他们愿意来到他建立的机构,放弃事业、收入来陪孩子,教孩子,培训工作人员,打扫卫生…..

  我比他大两三岁,1993年在上海,正为失恋自怜自艾哭哭啼啼。

  对比起我们的同龄人,他是真的很酷很酷!

  他又是温暖的人。

  近25年,他奔走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就是为了想尽办法照顾一些被中国人丢掉的“负担”——重度残障的孩子。

  当他第一次参观那家孤儿院时,他说“我的脑袋麻木了,不会思考。我无法理解消化我所看到的情况。”是的,作为一个英国人,一个西方人,一个从小在教会长大的人,他没有中国式的理解能力。他不懂得为什么父母亲可以丢下重病的孩子不管,虽然我们中国人全都 明白,那是因为贫穷和社会保障制度,因为集体主义的大多数生存原则,因为生育制度等等原因。他也不能够相信人性可以脆弱到被这些外在的东西就这样打倒、磨灭,虽然我们知道人都有原罪。

  他不懂,不理解,不认同。但是他并没有蔑视可怜无助的中国父母,也没有起来抨击中国封建文化。他就实实在在地从孤儿院院长手中接过了一个将死的女孩儿,和朋友一起急冲医院。

  当他和朋友救助的这第一个孩子因为治疗太晚,被宣布抢救无效死亡时,他说“我的心在哭泣。这不应该发生。生命不是生下来单单地等死。”从此他就开始默默替中国人照顾我们自己照顾不来的孩子们,还拉了一大堆心甘情愿的志同道合者们,带着上帝的爱。

  在中国做NGO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外国人。特蕾莎嬷嬷要来中国建立基金会被拒绝了,这个住在温哥华的英国人却被接受了。这难道不是一件神迹么?

  他的温暖,在于无声的担当。

  (图片来自http://chinaconcern.org/team/about/david-gotts-founder)

  我非常非常惭愧。我是师范毕业,是学教育做老师的人。在上海时自以为捐些小钱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就很了不起了。其实那时我从来没有正眼看过任何一个残障的孩子。

  我从来不愿意去触碰这种太过麻烦的事情。我觉得这是政府的事情,是社会的事情,是别人家的事情。在中国新闻里看到被丢在医院不理的残障孩子,或者被家长签字放弃治疗等死的孩子,也看到有一些人有了点意识,建立民间组织拼命抢救这些孩子。救助者们最困难的事情居然是拿着足够的救助金,却无法说服家长不放弃治疗。每当看到这样的撕扯,我的心理是崩溃的、不愿意再面对的。我所做的就是皱着眉头把新闻关掉不看。

  所以我不知道这25年,这个温哥华人具体都遇到了什么人、什么事,我以前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了不起的温哥华人的名字。

  很巧,我在2015年末时写了一篇论文作业,主题是国际援助。我在搜索资料时翻到了“国际关心中国”,一看,创始人住在温哥华!于是把他的“关心中国”写了进去。不想,刚刚交掉作业,这个又酷又暖的人居然来到我们教会讲演。他是来“要钱要粮”的,也要求我们也尽力助养一些他所“管”的孩子。

  于是我决定,这次就算没钱没粮也要吆喝几声了。因为,说句小家子气的话:他替我们看顾着我们看顾不来的孩子,我们难道就这样厚着脸皮装不知道么?

  他叫David Gotts,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字叫高永恩。

  他的工作很困难。

  他很了不起。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温哥华走出这样了不起的人物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我的三十个同班同学里就有大约两三个人去乌干达、尼日利亚、中国等地援助过;

  我工作过的儿童中心、学校、社区中心到处都是义工;

  我原来的家庭医生是第四代对华宣教士,白皮肤,但中文讲得比我的上海普通话更标准,有一天他把我们这一大堆病人移交给一个可靠的同事之后,告诉我们:我要去北京了——他去帮助中国建立更有效的疾病防疫系统;过了几年,我的第二个家庭医生又把我们移交给另一个可靠医生后,离开温哥华去了薪水少很多、病人多很多的南美工作……

  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包围在这样被祝福的人群当中,人会觉得很安全,温暖而有力量去帮助他人。于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变成又酷又暖的温哥华人!

饶恕:多重性格的上海女人。有很多朋友,喜欢酒和香水。喜欢显摆自己,骄傲却不是很讨厌。笑点低,哭点高。智商低,情商也低。作为一名BC省的儿童与青少年教养咨询师,常年与孩子们为伍,为了他们一时欢一时愁。

(BCbay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突发!琼瑶台湾家中自杀 遗作曝光
2 东部战区出大事了 苗华案新解
3 王毅遭当面狠呛!中共战狼变绵羊
4 人民币贬值洪水即将到来
5 中共不能说的秘密 毛晚年最后一个靶子
热门专题
1
苗华被抓
6
美国大选
11
台湾大选
2
川普
7
以哈战争
12
李克强
3
俄乌战争
8
巴黎奥运
13
中国爆雷
4
中美冷战
9
三中全会
14
李尚福出事
5
万维专栏
10
中共两会
15
秦刚失踪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