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加国要览 > 正文  

加拿大一线城市生活感受

www.creaders.net | 2020-08-03 15:46:16  水木社区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经常关注这个版,看到大家吵来吵去很热闹。今天正好有点空闲,也希望能贡献一些素材。因为大家的讨论都在说国外好的方面,我就侧重说不好的地方,兼听则明。

我这人很喜欢热闹,所以来加拿大也维持了一些朋友圈,客观上对这个社会也了解得更多一些,我把听到的一并说给大家。还给大家贡献一些好用便宜的移民渠道。

我中国985毕业,TOP2拿到了一个博士学位,来加拿大整整4年,生活在蒙特利尔市区,加拿大第二大城市。

加拿大的三大城市是: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这三个城市华人特点是:华人的工作精英在多伦多(多伦多工资高,机会多),华人混日子的在蒙特利尔(物价低,税高福利好),华人二代们在温哥华(气候好,城市好)。这并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人数多一些。

先介绍一下移民信息:

蒙特利尔目前主要的华人移民通道是通过PEQ(魁北克快速移民通道)项目。魁省主要是法国人后裔,政治诉求是独立或者特权。政府最喜欢会法语的人。省技术类移民打分表上,重中之重就是法语这一项,如果你会法语就很快高分脱颖而出。吸纳说法语的人,是为了巩固法国文化在魁省的主体地位。其次是当下热门挣钱专业,比如计算机。学历加分本科就是满分。所以技术移民百分制里,一个计算机专科可以加8分,一个计算机本科加12分,但一个普通专业博士是0分。这个移民,在国内就可以申请,都是网申。有年龄分,35岁以下是满分,需要雅思成绩,要申请的码农朋友得抓紧。

PEQ计划最近有更新,我没关注,我只说原来的。原来的操作是为魁省培养一批拥有魁省价值观的年轻人。学费大概在10万人民币左右,来魁省读大专,学制1年半,一半时间学法语,一半时间学蓝领技术。考试合格就可以申请身份了,申请周期要1-2年。最开始考试是由学校自己进行,只要去考就给通过。中国人去的学校也是中国人自己办的,造假严重。后来政府发现很多通过的人根本不会说法语,现在要抽查。目前要求工作经验,前几个月又在游行反新政,最近又改了。法语的要求B2就行。

拿到身份以后就可以申请加拿大名校。很多在国内考不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拿到顶尖学校的OFFER。在高中成绩不好的可以考虑,毕竟PEQ比高考简单多了。不过大家也不用迷信国外名校,尤其是你在当地就业,名校并没有带来很多加分。不得不说,国外生源真不行,毕竟当地录取比例太高。再者,加拿大牛逼的学生也都去美国的学校了。本省最好的大学麦吉尔大学对标的是美国UCLA,但学费便宜。国外本科学历就足够用来工作挣钱了,当地人基本不读研究生,除非要走学术路线或喜欢做研究。北美的理工科研究生多来自想要移民的国家,在蒙特利尔,东亚、印度和中东最多。

还有很多移民,是在法国读研究生,学了法语。法国不容易留下来,就直接申请加拿大移民。

不想学法语也可以去其它省份。东部海洋省,中部草原省,西北地区,都有工作一年就可以拿身份的政策,具体每年会变。我有朋友从国内来加拿大读大专,读完就去某个人丁稀少的省份冲咖啡,一年后就可以申请身份了。有移民中介可以帮忙安排工作,如果你有开放工签的话(拿到学位给三年开放工签,无论什么学位,从大专到博士),拿最低薪水,一个月收入2000刀左右,生活够用。

再来谈谈感受:

1. 税特别高:魁省年薪11万,到手6万多;年薪5万,到手3万多。蒙特利尔收入中位数是4.5-5万。除了联邦税,省税,养老金,还有一长串的各种福利扣款,比如带薪年假扣款。我到手的工资,要远低于在北京工作的同学。另外,工会也没有想像的那么好,他们为你争取福利的代价,是你要付更多的税来买这个福利。而且,你每月强制要向所在工会交钱。

2. 民风是否纯朴,看地方。小镇的民风都很好,大城市都不行。大城市就是欲望汇集的地方,各种坑蒙拐骗。当地白人并不比华人更高尚,坑起人来更狠。法律很完善,但维权成本太高。房东违法坑我,他知道上法庭要拖个一年半载,我耗不起。最后我去法庭起诉他,要求解除租房合约并赔偿我损失。我在法庭还查到了他有一连串的官司。他要求跟我和解,他不赔我钱,我可以随时搬家,我妥协了。我搬家以后看他发的广告,他又去坑下一个房客了。我跟加拿大当地人也谈过这个问题,有些人喜欢大城市的繁华机会;有些人喜欢小镇的岁月静好(他们称自己是country boy)。

3. 国民素质:人性都是一样的。大街上冲人微笑,是因为太孤单了,一共也遇不到几个人。市中心没人冲别人傻笑,大家都健步如飞。车让人,首先是法律规定,其次是车少人也少,让让无所谓。人多的时候,车也不让人,跟中国一样。最近蒙特利尔一个骑自行车的大学生还刚被撞死了。超市买东西,收银员总是笑着跟我打招呼,我一度以为他们是真喜欢这个工作。直到后来有一个在超市工作的朋友,告诉我这是法律规则,必须跟每一个顾客打招呼,否则会被投诉。

4. 人情冷暖。国外人的热情都在脸上,中国人的热情在心里。刚来的时候,外国人见到我都特别热情,让我有一种世界都是好人的错觉。后来真正需要帮忙,需要花他们时间的时候,前两次还行,多了他们就推三阻四。他们也确实没时间,他们热情的社交就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了。所以现在有事帮忙,还是找熟悉的人中国人方便。(当然,我被中国人坑的次数更多,这是另一些人。)

5. 价值观:差异非常大,中国人的适应也不一样。比如,在北美从小就要练口才,从小就要练习讲PPT,练习如何包装自己。他们非常关注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专业形象,所以工作的时候都打扮一下,而且要显得精力充沛。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职业道德。但他们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工作,责任心远小于中国人。中国人则是少说话多做事。这种价值差异,完全反映在了两国领导人身上。在北美你如果不会吹,工作机会就少很多。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价值观,那你会比较痛苦。

6. 福利。福利是真的好。福利与税收是正相关。政府不产生财富,只是分配财富。大家羡慕的加拿大疫情发钱,就是一种财富再分配。比如我这种疫情还在上班的,就没钱发。而且我交给我政府的税,都被拿去给那些不用上班的人,还给那么多,我自然是不支持的。政府没钱了,各种基建与改善性的项目也都要停。地铁延长线更不用想了。这边最好的情况是,你攒了一大笔钱,过来不上班,因为年收入是0,那你就可以光明正大吃福利。有很多华人这样做,平时去中国城打黑工,挣钱不交税,年底政府再补贴一大笔钱。但这些人游离在社会之外,人生的成就感通常不会太好。再者,城市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免费娱乐,夏天到处都是政府组织的露天演唱会,社区会有免费的泳池图书馆。魁省幼儿园基本等于免费,孩子小时候会发钱,基本等于政府养。

有人说中国没有福利。中国的福利不是直接发钱给你,是拿钱去修铁路搞基建比较多。这几年医疗保险涵盖的药品也越来越多。中国是做一个长期规划,加拿大因为要投票选举,所以钱要花在面上。我们这里的地铁延长线问题已经讨论了十来年了吧,每年竞选都是话题,永远不可能建。每个党的竞选纲领,也是幼儿园要降几块钱,哪里要修个桥之类,从来不提引进外资这种宏观的。我中国的朋友看完竞选纲领,评价像菜市场大妈买菜。

7. 教育。想让孩子迈上精英阶层,不比中国容易。我导师的孩子上学,学校还要面试我导师。他孩子小升初要考试选拔,我导师很紧张。金字塔上层就那么点,中国人又在当地没资源,自然很难。其实版上很多人都是中国的精英阶级,占到了人群的前1%。你遇到的难处,不是社会体制导致的,是你已经在金字塔尖上了。来加拿大能占个前30%就不错了,自然压力就小了。

8. 社会财富。这其实是所有迷惑人的核心。他们赶上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还在收割全世界。大家羡慕的很多方面,其实都是钱堆起来的。现在我们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夕,如果中国能占据几个重要的点,那我们就能翻身了。他们的社会财富随着中国的崛起在缩水,我当地朋友告诉我,他们现在的日子要比父辈难。虽然工资涨了一点,但物价涨得更多。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大国在违堵中国,真的动到饭碗了。我在这里的四年,就眼睁睁看着国内同学的薪水反超我,我的薪资涨幅比不过房租涨幅。工资每年涨1,25%,房租每年涨3%,都是来平衡通货膨胀。这几年,连1元店的东西都涨钱了。

9.物价。总体大原则是,大部分人手里都不会有钱的。政府总会通过某种方式回收财富。如果大家手里都有钱,那既不努力工作,又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但两边花钱的地方不一样。买房在中国和加拿大的意义完全不同。具体就不细说了,目前网络上的大部分比较都是拿中国花钱多的地方去对比加拿大便宜的地方。总体生活成本,加拿大绝对远超中国。除了多伦多能对标一下北上广,其余的地方都挺小。温哥华能对标一下杭州?蒙特利尔的话,人口跟200万,有社会财富加成,就对标一下济南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家都岁月静好。逛街和拼多多,可望而不可及。

加拿大普通人手里也没钱,有几个细节可以分享一下。1.超市打折的东西经常断货。2.市庆的活动,免费送一个小音箱,一堆人围着发音箱的工作人员抢,我绅士了一点就没抢到。3.外国学生租的房子,普遍比中国学生要差。这几年市区高级公寓房租涨得特别快,我们猜测可能跟中国留学生多了有关。当地人对中国人的印象都是超级有钱。

10. 加班。这是连着一条的。国外人加起班来,一点不比中国差,毕竟社会分层中,总有人想往上挤一挤。那些不加班岁月静好的,通常也挣不到多少钱。因为社会财富多,一般人挣的钱也够用。再就是中国人升职的天花板,并不完全是对中国人歧视,更多的来自于文化的不兼容。一代中国人主要是做技术,没法做管理和沟通类工作。让你去领导一个团队,团队里大部分还是当地的毛头小孩子,自己内心就打憷。

11. 房子。市中心的房子又贵又破,想在好位置买个像样的别墅,100万加币起。大家想像中的中介图片里的别墅,大概要300-1000万加币(Westmount豪宅,带泳池,近市中心,风景好的那种)。一个300万别墅的税和电费,一年也要4万,其中房产税是1-2%,还有学校税,再加上冬季取暖电费。市中心的公寓,使用面积100平的,在比较好热闹的区,旧房子,30+万。郊区房子又大又便宜,中国人一般买在郊区。比如中国人聚集的Monk区(比较差的区,地铁12分钟直达市中心),一个两层楼的连排别墅,有院子有阳台,可以30+万拿下。因为城市规模比较小,其实郊区离市中心也不远。那些小镇房子就更便宜了。蒙特利尔对岸城市的小房子,梦想中的别墅也就几十万。房子在加拿大,尤其是蒙特利尔,比较容易解决。

12. 中国人的圈子。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通常不大跟其它中国人抱团,因为没需求。他们的同事主要是当地白人,比如在政府工作的。他们大量的时间也都花在了自己的事业和孩子教育上。抱团的中国人,有很多是语言也不行,财富也不行的。这里边有很多人心态崩溃。以前在中国的日子虽然不说好,但也算是体面的中产,来这里直接降级成体力劳动者了。他们就是黑中国黑得最厉害的,拒绝接受一切中国正面信息。中国人在当地基本都不掌握社会资源。这点体现在找人办事的时候,特别明显,无人可求。国外其实特别讲关系,推荐信就是一种关系的表现。找工作都是需要推荐信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移民了要重新念书。大家不要杠我这条,很多像计算机类的稀缺工作,可以直接入职。另外,我说的抱团是利益抱团,不是普通朋友。

13. 政治腐败与言论自由。哪里都是一样的,只是你是否有渠道知道。在国内你知道,是因为你是社会主流并且各种自媒体发达。两三年前,McGill的一个研究室主任在社交媒体质疑魁省政府腐败,马上就撤职并公开道歉。我有当地朋友的父亲是圈子里的,我朋友告诉腐败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国外说话其实更要小心,尤其有体面的工作的人,万一怕有录音政治不正确的言论,或者动了别人蛋糕,那分分钟走人。

14. 移民与回流。移民的原因各种各样,有的是羡慕国外的社会财富,并且有能力分一杯(学计算机专业的,学术强的大学教授);有人是在国内上升受阻,来这里逃避内心的压力(985教育阶层,或者拥有千万人民币财富,但后期发展不顺的);也有人是在国内生存压力太大,来这里重新寻找机会(专科毕业,专业一般的);还有人是纯粹被忽悠来的。但无论怎么样,移民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机会成本,再回流回去,以前同一起跑线的人都跑远了,如何面对也是一个难题,还不如就国外生活着。毕竟在当下的中国,移民也是一个社会成就。

最后我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我如果留在这边,对口的工作单位是政府。我曾经有一段时期想办理移民,但后来实在想不通,这里跟我家三线城市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这里买房容易,但我家三线城市也不贵;这里工作轻松,三线城市不仅轻松,我还被当人才供着;这里教育也没好到哪里去,毕竟用人单位也不傻,光有文凭也没用。在这里,我还要花大量时间成本来适应这个体制。

看病也是个大问题,不过在哪里都是大问题,毕竟医疗资源是奢侈的资源,可以无限投入的。

有人说,在这里可以活出真正的自己,不用受别人指点。那我就详细分析一下这点。在马斯洛需求体系中,人最高的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从小在中国社会长大,那么自我价值就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哪怕我们不想去跟别人比,但我们也无法逃避内心对成功的渴望。但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成功,所以当我从一线城市回到三线家乡的时候,最难处理的是自己的内心。而生活在加拿大,就完全逃避了自己内心的评价体系,逃避了熟悉的社会结构。在中国,要说成功,那又要一线城市大房子,又要权利和无限资源;而来加拿大,成功的定义就变为了找到一份可以做到退休的工作。在这里没有评价你,也是因为没人关心你。我刚来的时候自己租房住,有头疼脑热的时候,觉得自己万一真在出租房里挂了,可能也没人知道。

总结一下:加拿大的优势在于积累的社会财富,中国才刚开始挣钱,远远不及老牌发达国家,所以在发达国家能享受到更好的物质,以及由物质带来的精神世界。在中国的优势,是自己的社会地位高。虽然整体财富不行,但我们个人分得的比例,比在加拿大要多。而且在中国还有已经积累的社会资源和家族的互相支持。由于每个人在意的点不同,最后的选择就会不一样。没有好与不好,只有合适与不合适。

另外,如果真想移民的话,建议就尝试一下,只有自己做了一遍,才能知道是否合适自己。这也算是人生成就之一。只是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狠,留点退路。毕竟移民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0


热门专题
1
苗华被抓
6
美国大选
11
台湾大选
2
川普
7
以哈战争
12
李克强
3
俄乌战争
8
巴黎奥运
13
中国爆雷
4
中美冷战
9
三中全会
14
李尚福出事
5
万维专栏
10
中共两会
15
秦刚失踪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