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猪头凯凯
与加拿大和中国的人口密度对比相对应的,是两个国家获得客户资源的难度对比——前者好象一个人用尽全身力气拿着斗大的灶滤面对一锅稀汤寡水在捞啊捞,后者则象一个人拿着小勺面对一碗浓稠的八宝粥轻松地随手那么一舀。
前者不但更累,甚至收获更少。
——题记
来加拿大之前我猜到了这里人会很少,但是我确实没有想到人少到了这个程度——不仅大部分地方的街道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不约人出门的话一般是见不到人的”这句戏言绝非戏言,而且当我在一些诸如周末“晚高峰”之类的时间段站在空无一人的Skytrain车站里时、经常会怀疑“是不是今天停运了?!”
话说人少到这种“超乎想象”的地步,确实是令我感到非常惊喜——特别是经历太多“看景不如听景”的人生失望之后,“去个人少的地方”这个当初移民的原因之一总算是没有落空。
而正如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在加拿大时间久了之后,很多移民朋友也都偶尔会察觉到“人少”的一些缺点,比如不够热闹、生活单调、缺乏人气等等等等。
这个问题说的简单直接一点就是:我到了加拿大,才实实在在、身临其境、甚至是非常“惨烈”地从身边华人群体的小餐馆、小生意、小企业那里感受到——
没有人口、就是没有顾客,
没有客户、没有消费群体。
而没有消费群体,什么生意都不好做!
一、丽景广场FOOD COURT摊位招牌的演变“铁律”
就从晶广场二楼的food court(商场顶层“美食广场”大排档)说起吧!
按理说,丽晶广场这个地方看上去已经有些老旧、但由于在加拿大想要在一个新地方“从无到有”形成一点儿人气实在是太难太难,所以丽晶广场依然能够以附近华人“心灵家园”的角色而在伯纳比地面上拥有着非常炙手可热的人气。
这个二楼的FOOD COURT 里基本全是以中国各地特色作为招牌的小吃摊位食档,而我在目睹了几年里新店开业、或是失败转手或是落地生根的太多轮回之后,发现了这里开店一个颠覆不破的“铁律”——不求精准、但求全能。
很多新来的摊位一上来都是定位“精准”——兰州拉面、煎饼果子、正宗东北过桥米线(都懂吧?)、陕西面食、川渝抄手、……等等等等,总之都是招牌显眼、特点鲜明、个性独特、痛点“精准”(注意这个在中国的商业模式中往往属于优点的词)!
而所有这些铺面的招牌最后都逃脱不了一个变化规律——
新店没过两周,收银位置贴个A4纸,新增了一些原本并不属于本店“特色”的、范范的大众饭菜……
再过一个月,左边门脸儿上再贴两张彩色的纸,“新增”盖饭面条包子炒粉……
再过俩月,右边也贴上吧?!于是对联成型,很快横批、以及各种横批补上!
这一套下来,原本强调“地方特色”的“核心招牌”早已淹没在宛如打印复印店的满墙“新增项目”中,而最开始定位精准的“独特风味”早就扩展成了“来吧!我们啥都能做”……
这个时候,那些新摊位的老板就会和最初来到这里的我一样、慢慢明白为什么那些老摊位不讲究任何装修美观、整个门脸儿跟大字报一样贴满了各种菜品明目。
因为在这里,“做精”不重要,关键是要“做全!”
二、一个餐馆老板的话 & 一个台湾水吧的“跨度”
有一次,我趁着在一个餐馆等待打包外卖的功夫和一位老板闲聊,说起我在温哥华看到的那些极为“全能”的中国餐馆招牌——
“温哥华的华人餐馆都很厉害啊!”我问他——
“外(Why)?为什么这么说?”
“湘菜川菜馆子的招牌上,我看全都连带着京鲁淮阳东北杀猪菜、河南烩面陕西风味广东粥粉……就没有不会做的!”
“没办法,在中国你把一种菜、甚至一道菜做到足够好就能赚大钱了,但在这里如果只做一路菜(除非你是广东菜、茶餐厅)那多半就会死得很惨了!”
这番对话,一直让我印象很深——
在中国,哪怕就是我的故乡洛阳这种中型城市,不要说把一种菜或者一个菜系做好、你只要把一道菜做好做精,就绝对能够门庭若市、门口排长队那样地大火特火。
原因很简单,人口基数巨大!口味再怎么细分都不怕——在中国那么大的人口基数之下,无论你的市场定位有多么精准、甚至多么“小众”,也不用说只有百分之几的受众,哪怕你能吸引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都会拥有巨大的潜在客户群体。
而在加拿大,你就真的不能象“狙击步枪”那样精准点射了、必须象“散弹枪”那样能够一打一大片。
根本原因就是——人口基数太小!
前面提到在中国只要取悦十万分之一的人口就足以火爆,但在这里你首先要看看去哪儿能找到“十万”这个级别的分母?!
每次说到这个话题,我都想起在大温地区某处拍到的一个台湾“水吧”的门脸儿——
看到这样一个仅仅是奶茶果汁为主业的水吧,都要生生要学会做烤冷面、豆腐脑、煎饼果子……等等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品种,而且店主还是跟这些大陆北方“大老粗”食品根本八竿子打不着的“小清新”台湾人,你就能够瞬间理解“跨界”和“全能”这类词汇的含义与辛酸。
看到这个“跨度之大”的水吧,就可以想象那些真正干餐饮的摊位,不得不需要会多少种武艺、三十六般兵器,才能活下来……
说心里话,这张图虽然只是华人餐饮“大而全”这种生存法则的缩影,但是我每次想起这张图都觉得感慨良深。
三、一个小小培训机构的服务项目
以前我带儿子上小提琴课、等着他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在那个面积不大的培训机构门口,盯着他们墙上的那些培训项目看上许久。
这随手拍了两张照片,应该是大部分内容、但好象还不是全部。
一个学琴上课的地方所贴出来的培训内容,从音乐到语言到美术到数学到棋艺、书法……全都要会(至少要能找到师资)才行。
要是放在中国,别说音乐、语言这种大类了——只要能有一种乐器一门语言教得好,就足够火爆大赚了!
虽然我明白这里的科目有些也许只是帮助其他培训机构寻找学生,但是我确实感受到了和华人餐饮“大而全”式生存之道的相似味道——人口规模(潜在客户群体)一共就那么一点点,大家都必须要抓紧一切机会寻找客户、寻找人、找人……
尾声:人口的力量——稀汤寡水里的大灶滤VS八宝粥里的小汤勺
无论是丽景广场FOOD COURT里“满脸菜谱“的摊位、不得不大而全的华人餐馆、兼营豆腐脑煎饼果子烤冷面的台湾水吧,还是那个贴着从各国语言到琴棋书画的小小培训机构,我都觉得在加拿大这样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寻找客户实在太难了。
小企业如此,大企业其实也是如此。
每次想起他们在加拿大这种地方寻找客户的难度,我的脑子里都有这样一个画面——有一个人,拿着一个斗大的灶滤,在一个大锅稀汤寡水里费劲巴拉地捞食物——
他的灶滤必须那么大,他也必须用尽全身力气、因为他面对的客户资源“池”、实在是太“稀薄”太“清澈”了……
对应的,想起中国企业寻找客户的境况,我觉得应该是一个人拿着一把小勺子就可以了——因为他们面对的人口密度与加拿大的稀汤寡水相比——简直就是一碗又浓又稠的八宝粥。
这就是我在加拿大这个地广人稀的地方,对于“人口”这个词汇在劳动力、社会负担这些我从小被灌输的传统概念之外,对于它另一个概念的近距离、旁观式充分感受,这个概念叫做——消费群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宣布封校!规模远胜白纸运动 多地大学生串 |
2 | 中共核潜艇沉没真相 原因惊掉下巴 |
3 | 向川普发出警告 北京打响第一枪 |
4 | 所有晶圆被“销毁” 华为落得一场空 |
5 | 17年入圈的老韭菜!川普发文,未来国务卿是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赵晓:拜登2020舞弊了吗?这取 | 万维网友来 |
2 | 张又侠拥兵自重 恐难以为继 | 胡亥 |
3 | 川普当选对中共国和海外粉红的 | 文庙 |
4 | 习大权旁落的一个十分醒目的信 | suoliweng |
5 | 公民的胜利——写在大选之后 | 湮灭之城 |
6 | 川普胜选,如梦方醒 | 施化 |
7 | 问 | 曾华 |
8 | 川普获胜,美国民主赢了 | 阿妞不牛 |
9 | 赵晓:美国已经在内战+法国大 | 万维网友来 |
10 | 川普上任第二个第一天要做的大 | 阿妞不牛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川普总统一赶三二进宫.我们人 | 老尚童 |
2 | 美国250年制度反川黑川 | 马黑 |
3 | 川普获胜,美国民主赢了 | 阿妞不牛 |
4 | 你们骂我川粉四年 今天我不骂 | 体育老师 |
5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 | 高伐林 |
6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 | 高天阔海 |
7 | 川普治下:美国如何联俄抗中? | 随意生活 |
8 | 民主党的一千多万张选票到底去 | 文庙 |
9 | 大选观感:民主的尽头是民粹 | 爪四哥 |
10 | 独裁民主都与你无关 | 白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