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克姐
我家门前有条长长的trail,连接南北,名叫“greenway",一年四季都有绿色围绕,是名符其实的绿色步道。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周日午后,人们像约好了似的,纷纷从四面八方冒出来,步道上渐渐热闹起来。
南边的尽头是菲沙河的南岸,有着代表本市历史的布里塔尼亚船坞遗址,依然蓬勃发展的渔业和周边产业。往西走不多远,就到了独具风情的渔人码头。一静一动,历史和现代的完美承接,南岸是一个“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神奇所在。
无论你是留恋历史,崇尚自然,还是对现代文明有着深深的依赖,都可以来到这里,这里有适合你的所有答案。
北边,菲沙河张开了喇叭口,纵情奔向大海的怀抱。向西眺望,无边无尽,气势磅礴。天气晴好的日子,在此处欣赏落日,常让人情不自禁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赏心悦目。在徐徐微风下,波光粼粼中,人们常常驻足停留,一步三回头,醉心于感受大自然赐予的宁静致远。
河的另一端是温哥华国际机场,以及航空运输产业链条上的大小公司。不是每一座城市,都能近距离观赏飞机起飞时的轰鸣,降落时的潇洒,同时又不被它的工业“噪音”搅扰。那里象征着速度和未来,是人们带着希望起飞,追随诗和远方出发之地。
绿道的两端各有千秋,不分伯仲,无论自然和人文风光,还是现代都市文明的展现,都让人轻易就“上头”。
而每一次的健步,因时间和体力有限,注定只能专注一头。到底往哪边走,每每让我内心纠结。
图片来自作者
一如春节将至,在温哥华生活工作的华人,心中的百转千回。
温哥华华人再多,商场再怎么装饰烘托、渲染气氛,没有成为法定假日的中国除夕、春节和正月十五,打工人依然要朝九晚五,左看右看都离真正的过年差着一口气。
因此,往年的春节,很多人早早就兴高采烈地安排行程,哪怕票价再高,都阻挡不了游子的归心似箭。在异国打拼了一年,是时候回到故乡和亲人的身边,共享天伦之乐了。盼望已久的家乡的味道,也要在那短短的几天或几周之内,重新体验一遍,解馋的同时,也为下一年的重聚积攒力量和念想。
这个念想,去年就已破灭,今年看来也要“凉凉”。
刚过元旦,国内这块“净土”终于也敌不过“第二波疫情”的污染。随之,网上各种消息纷至沓来,航班检测程度升级,疫苗遥遥无期,传递着复杂的情绪和态度,让人一颗心忽上忽下。常常是希望的火苗刚刚燃起,双阴检测也不管用了的消息又将人们的脑神经绷紧。
卑诗省这边同样水深火热,疫苗的出现短时间内也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全省即将封锁的小道消息,将华人心中燃起的火苗熄灭。各种信息的狂轰滥炸,让人莫衷一是,许多人在走还是不走之间游移不定,左右为难。
政府一再强调,要民众避免一切“非必要”的旅行。何谓“非必要”,官网上有着相对清晰的定义:包括进出卑诗省以及跨越省内各区域的旅游,比如度假性质的旅游,和外出探访你的家庭或核心气泡(core bubble)以外的亲友。换句话说,你能够见面的,除了上班必须碰到的同事、上街满足日常所需而接触的工商业从业人员,就是同在一个屋檐下的至亲。
让人困惑的是,“必要”旅行的人还是不少。也有很多加拿大人无视这个规定,歌照唱,舞照跳,任性地过着和前疫情时期相差无几的生活。
而一向循规蹈矩惯了的华人,恐怕是最为憋屈的一群人。别人的热闹看着眼红,自己又有重重顾虑。对于打工人来说,不去考虑航班上的风险,提供四阴证明的苛刻,单是双向各14天的隔离期,就足以将他们的回国念头掐灭。很多人并非从事自由职业,漫长的隔离期即使把年假全部用上也不够。回国探亲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
从前的年份,即使不能回国团圆,还可以和本地的朋友一起聚会,用几顿potluck抚慰乡愁。觥筹交错间,品尝南北佳肴,点评点评厨艺,聊聊家长里短,缺席的亲情靠着友情和美味得到适时的补充,多少也算是一种慰籍。
而自从疫情开始,到如今的新常态之下,这一广受欢迎的聚会形式也遭到了政府的禁止。
对于像我们这样本地没有什么亲戚根基很浅的小家庭而言,连续两个春节,都在落寞惆怅中度过,怎一个凄凄惨惨戚戚了得。
又有多少人,被迫陷入进不来回不去的尴尬境地中。
有一位大姐,每年春节都会回国看望她高寿的母亲。每当那时,她总会愉快地在朋友圈分享和老母亲团聚的幸福时刻,虽然短暂,但那份温馨喜乐,让我们这些朋友羡慕不已。去年春节一别,她已经被迫在国内停留一年之久,何时回来,还是未知数。
我的一位同学,夫妻俩已将事业和生活重心迁回中国,只在长假回温哥华小憩。去年春节照例过来度假,没想到回国之路遥遥无期。
顾此失彼,是很多海外华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曾经啧啧赞叹的越来越便捷的交通,恨不得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地球村”的概念下,宠坏了远隔千山万水的华人。只要有钱有闲,分分钟回到祖国的怀抱,全世界“任我行”。
曾经的我,就是抱着这样一种乐观的心态。即使去年疫情汹涌,内心也笃定,觉得聪明的人类必定战胜病毒,时间嘛,一年为限吧(我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
内心的我,又何尝不想趁着春节回去和家人团圆。
移民近十年,回国的次数寥寥无几,前几年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有限的几次回国,都要趁着孩子假期方便的时候,圣诞假太短,春假和暑假更理想。而那个时候,家乡的亲人正各自为生计奔波,凑在一起很不容易,团圆饭总有人不能出席,吃得仓促也不够尽兴。19年再次回去,依然选在炎夏,各种不方便就不赘述了。我们从北到南,一路行色匆匆,也折腾得够呛。那时候母亲受疾病困扰已长达一年,精气神大不如前。临走时,父亲殷殷嘱咐,下一次回来,选在春节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团圆。他还说,这是女儿移民以后他最大的心愿。
如此重重的托付,当女儿的又羞又愧,自然铭记在心。虽然到时候我的孩子又不一定能成行,但重要的是,我能回去看望生我养我的故乡,能守候在患病的母亲身边,多待一天就多尽一天的孝。我也暗暗下定决心,未来的日子,争取每年都至少回去一趟,共叙天伦。
年少时,和父母的团聚显得轻而易举,可那时候并不知道珍惜,相处时间长了,还常常会发生小摩擦。北京和家乡的距离,一趟快车,一次短程飞行就可以解决。有了孩子以后,父母就和孩子的爷爷奶奶轮流担任起免费保姆的职责。我们忙于工作,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
等到了国外,才蓦然发现,父母年纪大了,长途飞行已经吃不消,他们不敢有出国的想法。
中年移民的痼疾就在于,父母转眼到了需要赡养的时候,我们却到了千里之外,有心无力徒增歉疚。一边是小家庭,一边是养育成长的父母,如何兼顾两头?时间如何分配?似乎没有最优解。
好不容易,条件刚刚转好,养育孩子的任务告一段落,终于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常回家看看了。
谁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个会先来。游子回家的心情有多急迫,眼前面临的障碍就有多高。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波及面之广,破坏力之大,都远远超出了各国政府和人民迄今为止的想象。
我也不再抱有当初那样乐观的心态了。心情低落的时候,甚至怀疑,海外华人,是不是从此远离故土变成了唯一的选择?
很多人会把父母通过家庭团聚的方式接到身边来,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自己面对这种纠结的难题,却可能没有充分体谅父母的感受。对于在国内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来说,几乎连根拔起地在国外开始新生活,要与截然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习俗磨合,需要比年轻人和中年人付出更大的勇气。
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本着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老人,或许相对比较容易(又或者不得不)接受这种方式。而对于不止一个孩子的父母来说,如果照顾了国外子女的心情,又如何面对留守在国内的子女?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到时候,定期像候鸟一样迁徙来回奔波的就是一大把年纪的他们。作为子女又如何舍得?把这种纠结和选择甩给父母,同样也会是一个让子女感到不适的难题。
或许,远离祖国,跋山涉水来到异国他乡,就注定了很长时间内要纠结在向左走向右走的矛盾尴尬之中。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要开启一段不同于以往的人生,享受国外看似平稳安宁的生活,就要做好准备,舍弃与亲人时时团聚的天伦之乐,靠自己修炼内心,化解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或许,没有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就可以踏实走在这条路上,还能有余暇欣赏路边的风景,感受活在当下的简单美好,一往无前,心意坦然,无畏无惧。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大势已去 普京准备玩命 |
2 | 当街开枪!习当局要大开杀戒 |
3 | 中国高铁 正在沦为巨大的陷阱 |
4 | “胡”姓爸给儿取名 老师再也不点他名了 |
5 | “大战”开打!中国突然闪击波兰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报仇?李克强同班同学爆大料 |
2 | 大势已去 普京准备玩命 |
3 | 当街开枪!习当局要大开杀戒 |
4 | 彻底撕破脸,印度痛骂习近平 |
5 | 中国高铁 正在沦为巨大的陷阱 |
6 | “胡”姓爸给儿取名 老师再也不点他名了 |
7 | 如今证明 再多的名和利都救不了65岁的赵本 |
8 | 曝大批特警驻守北京人大附中 网络炸锅了 |
9 | “大战”开打!中国突然闪击波兰 |
10 | 重磅:俄罗斯提出停火条件 “认清残酷现实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系列评论之五:川普能在上任24 | 雷歌747 |
2 | 回复沽渎博:是的,普京希望尽 | 阿妞不牛 |
3 | 与阿妞继续讨论:不听川普劝, | 沽渎 |
4 | 需要排查的是什么 | 倩影 |
5 | “請您放心,我們都很好!” | Winston Sm |
6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施化 |
7 | 境外势力让中国患上了精神分裂 | 文庙 |
8 | 川普为什么要取消教育部 | 大卫 |
9 | 奔赴自由!中国籍乌克兰国际军 | 艺萌 |
10 | 回忆小学时光:十岁的女霸凌 | 三里半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