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猪头凯凯
我猜,这个题目无论如何斟酌,都难免会招来这样的批评——“作者难道否认别人对我们的歧视吗?”
对此,我只能再强调一下——我不否认别人的歧视,但是我这里要说的,真的是另一件事。
来自别人的歧视,已经被我们发现、正视和警觉。
但是,那些来自于我们自己内心、针对我们自己的歧视,却似乎一直在被我们慢慢地“接受”、扩散、甚至认可和赞同。
——题记
移民之后,遇到一个和以前有些剧情雷同的“话题”——歧视。
上一次是因为我是人在北京的河南人,这一次是因为我是人在加拿大的中国人。
同样“雷同”的,还有这个话题的来源和存在方式——对我来说,至少截至目前为止,歧视似乎全是来自于“自己人”。
一、“标签”只要被提到,就是歧视?
在北京时,我的QQ里曾经有一个“老乡会”性质的QQ群,成员全是在北京的河南人。
确切地说,是因为影片里的郭德纲——
那则群公告是这样写的——“《叶落归根》里郭德纲饰演的劫匪,使用的是河南方言,这是对河南人的歧视!郭德纲至今欠所有河南人一个道歉!”
这个群公告在两个地方,分别存在了很久——
第一个地方,是在 “群公告”的位置上存在了好几年,甚至还偶尔被群里热议。
第二个地方,是在我心里被记忆至今——因为这个例子,我觉得代表着很多人对于“歧视”的理解方式、敏感程度,以及“歧视”真正的根源所在。
同样的,我在北京不止一次听到一些老乡说起他们遇到的一种歧视——
“他们总是一口一个‘河南人’,一口一个‘河南人’,说的我浑身不舒服,这就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视!”
然后,不少老乡也纷纷“感同身受”地纷纷说出自己在公司、在饭局上、在公共场合,被那些以“北京人”为代表的各省人民唤作“河南人”时的“被歧视感”。
每次遇到这样的剧情,我就很想问他们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被叫做“河南人”就是一种歧视?
第二,而我们把“北京人”三个字叫了半天,有谁觉得“北京人”这个与“河南人”类似的称呼、也是一种歧视呢?
换句话说——为什么大家觉得“河南人”是一种歧视,而不觉得“北京人”是歧视?
那么,这种“歧视”究竟来自于哪儿?
是“那些”北京人,还是我们自己?
在加拿大,雷同的剧情总是让我感到那么眼熟——
我经常在身边、网上或者微信里听到一些华人这样说——“你看那些鬼佬、黑鬼、阿三,总是一口一个‘中国人’,一口一个‘中国人’,这种叫法就是对我们赤裸裸的歧视!”
每次遇到这样熟悉的剧情,我总是很想“请教”对方——“鬼佬、黑鬼、阿三,都不算是歧视,为什么你觉得“中国人”三个字是歧视呢?”
前一段,在几个移民朋友的微信群和朋友圈里,有一篇关于“如何鉴别和对付歧视”的帖子非常“火”,在这篇帖子里,连“小眼睛”和“扁鼻梁”居然都被认定为“歧视的证据”了——
所以又回到那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标签被只要被别人提到,就会觉是一种歧视的话,那么歧视我们的人,究竟是别人?
还是我们自己?
二、歧视不是一个“筐”,不该把什么都往里装
先说说过去在中国时的老剧情——
那时大家闲聊起来,偶尔会有朋友谈到一些“不爽”,诸如来自老板、上司的不公平对待,或者来自于同事、朋友、熟人的矛盾。
但是有几个朋友,总会把自己的遭遇全都归结为“河南人”,他们的口头禅都很相似——
“他就是看我是河南人!所以对我……”
“为什么偏偏针对我,就是歧视咱们河南人!”
有那么两次,我恰好在无意中、通过知情者(当事人的同事和朋友)了解到一部分真实的原因——
其中一个案例的真实原因,责任在当事人(我们的朋友)自己,简单说来、他被别人“抵制”的原因很简单——时不时地大早上在办公场所、吃韭菜馅儿的包子。
而另一个案例的真实原因,责任在“对方”——说简单点,就是一个刻薄贪心、人品低劣的老板。
这些 “原因”,当然都与“歧视”以及“地域歧视”无关。
类似的剧情,在移民之后,果然也纷纷出现了——
比如,移民之前甚至移民之初,我都听到过华人圈儿里一个关于“华人被歧视”的“经典例证”——华人找工作“受到歧视”。
而其中与此有关的一个更加“确凿”的证据,是与菲律宾和印度移民相比,华人找工作无论是成功率还是质量,普遍都比较不理想。
而当我真正移民之后亲身经历了找工作、乃至工作几年之后又回想起这个“传说”的时候,我才发现真正而主要的原因在于——早期华人移民的整体英语水平相对堪忧(我感觉2015年之后中国技术移民的英语水平明显提高)。
比如,绝大部分当地老板要求能够用英语“流利沟通”——这个要求一点儿都不过分,我招的人至少能跟我正常交流吧——于是,(跳过口音等等问题不说)在原来的国度里英语就被广泛使用的菲律宾和印度人,比起中国人当然普遍地更容易被当地雇主接受。
于是,在这样一个明明由语言问题造成的就业差异面前,“华人被歧视”的结论就出现、乃至广泛流传了。
这就是“歧视”被扩大化的一种常见原因——并非“源于”歧视的现象,却让人们把它的原因含糊地归结为“歧视”。
曾经在我身边,还发生过这样一个小事——
在大温Richmond一个我经常等车的公交车站,在某年春天的某几天里,每到下午下班时间,就会固定地出现几位东亚裔面孔的老人,看上去是采摘野菜归来,然后一起乘车回家。
但非常遗憾的是——
他们有一个很“惊人”的习惯,就是不管自己什么时候来的,总能够做到“无视”之前已经在等车的人,然后“冲到”最前面去抢着上车。
最“惊人”的动作,是有时会有一个老人率先“冲”到最前面,然后用自己的身体挡住车门,大声招呼着所有的老年同伴上车之后,才让出上车的空间给其他人。
所有等车的人不愿为了这点小事与一群老人发怒,但是一两次过后,再看到他们,都露出一脸鄙视。
恰好有一天,有一个越南同事和我一起等车,当那群老人再次结伴而来的时候,与我们一起等车的几个人用摇头叹气耸肩等等肢体和表情、表示着厌恶与鄙视。
我的越南同事说——“这些人为什么这种态度,这是歧视这些亚洲老人吗?”
我说——“你继续看吧……”
然后,他就看到了我刚才描述的画面——
最后,我问他——“你还觉得这是因为歧视吗?”
“当然不是……”
在加拿大的几年、经常见到媒体在报道亚裔与非亚裔之间的冲突(或者“受到伤害”)的一些新闻时,会跳过事情的起因(或者一笔带过)而直接完成“歧视亚裔”的定性。
对此,我的观点很简单——虽然这个社会有“歧视”问题的存在,但是事情的起因有很多种可能,并非所有的冲突都是因为歧视。
对于那些“跳过”事情过程和原因、简单直接扣上歧视“帽子”的所谓歧视事件,我只能表示不认同。
歧视,不该是一个“框”,让人们把什么都“糊里糊涂”地往里面装。
虽然那样很省事,但是结果却不那么好——
一来,是让人们忽略了事情真正的原因。
二来,把事情的原因归结为一种“社会问题”,于是变成与自己没了干系、轻松推脱了所有的责任。
第三,在客观上营造了“歧视”扩大化效果,容易让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在内心里渐渐埋下一种“我们是被歧视”的弱势心态。
三、那些“敏感的自尊,内心的自卑”
虽然“歧视”话题似乎很“火爆”,但是我一直觉得它只是一个存在于媒体和网络上的话题——而日常生活的同事、邻居、熟人之间,几乎没什么人聊这个话题。
而在真实生活中,真正有人说“遭遇”歧视的两个故事,都是发生在初到加拿大的前两年。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国际象棋课程里。
起因是授课老师在讲述一种源自欧洲的点心时,由于担心中国儿童不熟悉,于是又专门给“来自中国的小朋友”多描述了两句。
结果,这下可“点燃”了在场几位中国家长的热议——
第一位说——“这老师也太小看中国了!这有什么呀,这种点心几年前在北京的很多小区里就到处都买得到了!”
于是其他几位家长也随声附和,最终大家一起表示这个老师就是看不起中国、是对中国人的“歧视“。
我对此感到很愕然——倒不是因为我对这种点心确实不熟,而是因为“太开眼了——原来这也算歧视?”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一个艺术中心的开放式讲座里。
当时,一位教师模样的人,用幻灯片在给现场席地而坐的孩子们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
在提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四大古老文明时,老师描述人类那时候的生存条件非常恶劣,包括要面对非常恶劣的气候,和今天看来难以接受的食物……讲到这里时,老师生动(或者说夸张)地做了一个表示“恶心”和难以下咽的表情。
结果现场一两位中国家长带着孩子“愤然离场”,表示“这是对中国古代的歧视”。
结果,老师在下一张幻灯片里,讲述的就是这些古老文明国度里,那些人们战胜恶劣条件的伟大,以及我们今人应当向他们致以的敬意。
可惜,“愤而离场”的那几位中国家长和孩子没有听到后面这些。
后来,每当在中文媒体里看到那些似乎永远频繁发生的“歧视”事件时,我总觉得多少都能够看到这两个故事的“影子”。
四、结语
一种歧视,来自于别人。
一种歧视,来自于自己。
我们当然要拒绝和反抗来自别人的歧视,
同时也不要呵护和纵容,那些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歧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回复沽渎博:是的,普京希望尽 | 阿妞不牛 |
2 | 与阿妞继续讨论:不听川普劝, | 沽渎 |
3 | 赵晓:第三只眼睛看俄乌战争— | 万维网友来 |
4 | 境外势力让中国患上了精神分裂 | 文庙 |
5 | 需要排查的是什么 | 倩影 |
6 | “請您放心,我們都很好!” | Winston Sm |
7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施化 |
8 | 有点痛! | Winston Sm |
9 | 川黑何去何从 | 施化 |
10 | 美加生产力差别巨大,为何生活 | 旅泉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攻陷白宫.拿 | 木秀于林 |
2 | 伟大领袖毛主席来万维作报告 | 阿妞不牛 |
3 | 是李克强授意迫害哈佛博士陈琳 | 拿破仑 |
4 | 川黑何去何从 | 施化 |
5 | 史海钩沉:为何习近平对俄罗斯 | 爪四哥 |
6 | 有自媒把川普胜选比作诺曼底登 | 体育老师 |
7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施化 |
8 | 回复沽渎博:是的,普京希望尽 | 阿妞不牛 |
9 | 将核武归还乌克兰,会天下大乱 | 沽渎 |
10 | 乌克兰不是棋子,而是真正的斗 | 岁月长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