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猪头凯凯
与身边很多在移民之前就有丰富海外经历的朋友不同,我在移民加拿大之前、只有过一次出国旅游的经历。
在2010年那次 “路过”美国东西南北七八个城市的十多天匆匆旅行中,有一个挺“特别”的小细节是,我从接触到的当地华人(例如给我做导游、司机等等服务)嘴里听到最多的话是这一句——
“在国外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被国外这些规矩管傻了!”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稍微有些困惑。好在这句话在每次被说出后,还往往伴随着另一句同样重复率极高的“说明书”——
“我们华人永远不要丢了咱们的智慧,那就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听了这个所谓的“智慧”,我对前面那句话的“核心要义”基本也就猜出了个八九不离十……
而在移民加拿大之后,这句话也时常会被一些老移民拿来“叮嘱”我们——需要提一句的是,同时叮嘱我在加拿大“一定要遵守法律、遵守规矩”的老移民也很多。
去讨论“千万不要被国外这些规矩管傻了”这句话的对错,也许是一件有些“复杂”的事。
而从另一种更加深远的“结果”来看——我们身后逐渐成长起来的华人“移民二代”,由于从小生长于斯,加拿大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已经融入他们的血肉与细胞,他们对于“法律和规矩”早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敬畏之心。
关于这种“敬畏之心”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无论是身边华人朋友们的孩子、还是孩子的华人小朋友们,我觉得从他们的日常言行里就很容易找得到——
那么,如果按照曾经那些老移民的“叮嘱”来说,华人移民二代难道真的是已经被加拿大的规矩给管“傻”了吗?
由于讲述别人的孩子难免有诸多不便,我就拿涂涂(我们的儿子)为“个例”讲几个小故事吧——好在我所见到的其他华人移民二代小朋友、在这方面都与涂涂基本相同。
一、小河边的第一课
在我们刚到加拿大第一个月的一天,涂涂妈带着涂涂、和另一个移民家庭的母女俩到一条小河边的林地玩耍。
由于涂涂在中国从小就有无论遇到江河湖海、最大乐趣永远是往水里扔石头玩儿的“爱好”,所以当两个孩子站在小河边时,七岁的涂涂面对着清澈见底的小河,自然而然地便再次捡起了河边那些大大小小的鹅卵石……
过了一会儿,当两个孩子正在用一颗颗石头、不亦乐乎地把水面砸得“扑通”作响的时候,一对从旁边经过的中年白人夫妇,特意走到河边告诉两个孩子不能这样做。
然后,夫妇俩又专门指了指不远处立着的一个警示牌子、告诉涂涂妈和另外一个妈妈,说这里是受到保护、禁止人类打扰的鱼类活动水域(似乎是三文鱼回游途经之类?),往这段河流里乱扔石头是被禁止的。
后来,当两个妈妈来到那个警告牌子前、给孩子们翻译着讲出警示内容和巨额罚款(最高可能金额)时,七岁的涂涂足足担心了好一会儿。
也许是因为这件事发生在刚到加拿大吧,所谓“先入为主”,涂涂由此养成了一个“小习惯”——每到各种湖泊、林地、海边等等地方,遇到警示的牌子,都会格外留心和注意。
二、白崖海边“十万块钱”的担心
大概几年后的一个夏天,涂涂在温西的白崖(Whytecliff)那番因为“十万块”的担心、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我们站在白崖公园里、与不远处那个“网红”小岛咫尺相望的海边。
就在我和涂涂妈对着夏日骄阳下的一片清凉海水极目远眺时,四下游走的涂涂忽然回到我们身边、对我们认真地说——
“这里可能有海豹,但是我们不能惊动它们,否则可能要被罚十万块……”
“啥——不会吧?”我和涂涂妈吃惊的是,我们居然能在这里遇到海豹?
“真的,那上面写着呢,最高可能罚十万!”涂涂很认真地说……
带着对海豹的好奇,我们很快走上了那个小岛——没想到,还真的遇到了三只海豹……
于是,当我试探着接近海豹拍摄照片和视频的时候,涂涂在我身后“悄悄地喊”——
“爸爸,不要再往前走了,十万啊……”
涂涂当时既想给我很郑重的警示,但是又害怕自己声音太高而直接“惊动”海豹,所以我回头时,看到的是他一脸惊恐大声呼喊的表情,但是听到的却只有很小的音量。
后来,涂涂这个好象是“电视机被关掉了音量”的喊话表情,成了让我印象很深的画面。
我觉得,如果回忆涂涂的童年教育的话,这个很有趣的画面、应该有着一席之地。
三、坚决不进台球室
由于我们住的公寓楼比较老,所以大楼地下一二层的公共活动设施有些“格外”齐全(意味着更多的管理费…),除了游泳池健身房乒乓球室桑拿房等等之外,居然还有一个台球室。
有一次,一个朋友带着孩子来做客,我就和这位朋友到楼下打起了斯诺克台球,涂涂和朋友的孩子本来就是同学,就一起去了旁边的Central Park里玩儿。
由于我已经十几年没有摸过台球杆儿了,所以重新摸一摸绿绒布的台球案、握一握修长光亮的台球杆儿、甚至是拿起靛蓝色的壳粉(Chalk,也有叫巧粉),都让我陡然之间意趣横生……
正当我和朋友打得饶有兴致的时候,涂涂和小伙伴忽然出现在了台球室门口。
“怎么了,有事儿吗?”我一边用壳粉擦着台球杆的“枪头”,一边问涂涂。
“我们想回家拿网球拍儿,我又忘了带钥匙。”原来是涂涂和小伙伴想到Central Park里 旁边的网球场去比划比划——虽然他们和我一样,基本属于“不会打”级别。
“下次记着自己带钥匙。”我一边说,一边去旁边的衣服口袋里拿钥匙。
拿出钥匙,正好轮到我打球了,于是我把钥匙放在旁边另一张靠近门口的台球桌上,随口对他说了一句——“来拿吧。”
结果等我打完了球,回身发现两个孩子站在门口、一人扒着一个门框、眼巴巴地看着不到两米之外的钥匙——看着很想进来、但又象被什么拦着的样子。
我很好奇,问涂涂——“怎么不来拿?”
“我们不能进……”涂涂认真地看看我,又看看小伙伴——小伙伴点点头、表示赞同。
“怎么不能进?”我这时候兴致都在台球上。
“你看!”涂涂的声音听上去很严厉,然后用手给我指了指门口的玻璃窗。
我这才想起,玻璃窗上贴着的警示里有一张写的是——“十六岁以下禁止入内。”
于是,我“装作”又准备打球的样子 ,对他们说——
“没事儿,现在又没有别人,你们只要往里走一步、就能摸到钥匙了。”
“那怎么行?!”
已经俯身架好球杆的我,听到涂涂更加严肃的声音,回身望去——发现半截身子牢牢卡在门框上的两个孩子、都是一脸严肃,丝毫没有往里迈出半步的意思。
我收起球杆、直起腰,走过去拿起钥匙,走到门口把钥匙交给他们,笑着说——
“我就是看看你们会不会进来,你们做的很对——去吧!”
几分钟后,两个小孩儿拿着“儿童版”网球拍儿又跑了回来,站在门口把我叫了出去,把我的钥匙交还给了我。
四、Jofre湖入口处的“决绝”
2021年夏天的一个长周末,驱车近200公里来到了久闻大名的Jofre Lake。
尽管顶着夏天“例行”山火所造成的雾霾,但是Jofre Lake还是用卓绝的画面和震撼的色彩,让我们在长途跋涉和辛苦登山之后,在看到她的第一眼、就本能地喊出两个字——
“值了!”
而这次的Jofre Lake之行的一个小插曲,还给我们带来另外一个小小的震撼——
这个小插曲,是在我们到达Jofre Lake外面的停车场,准备进入林区时发生的。
当我们停好车、来到Trail入口处,居然见到两个工作人员坐在一张桌子后面。
我的第一反应是——
“这里还要买票吗?这可真稀罕……”
结果上前一问、悲剧了——不是要门票,而是要出示网上预约信息(手机图片或者电子邮件)、才可以获准进入。
而我们以为Jofre Lake这样的野外开放区域并不需要预约,所以压根没去公园网站上看一眼——可公园为了限制进入人数,规定只有在网上预约好“时间段(大致)”的游客才能进入。
“这下彻底傻眼了!”——当时,我的心里出现了这样几个字。
既然有规定,我们的第一反应当然是“不能违反”——可是毕竟走了将近400里地来到这里,而传说中Jofre Lake就在不远处树林子的后面!
这么回去,实在是不甘心啊……
很自然地,我就在停车场附近来回走动着四下“踅摸”起来,打量着周围地势平缓、树木 也不算特别茂密的林地,然后说出了一个其实很自然的念头——
“要不咱们看看……能不能从周围哪里找个小路绕进去?”
谁知——话一出口,就直接被涂涂第一时间“否决”了。
然后的几分钟里,我一边在四下游走着观察地形,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给涂涂解释我的这个方案其实也并非那么“罪孽深重”——
“你看,这周围又没有围墙和围栏,咱们又没有穿过什么红线……”——这条理由很没水准,因为加拿大的各种机构、学校、医院、公园等等本来就是四面八方完全开放,我们来了六年多压根儿还没见过围墙。
“你看,限制人数是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可是山里地方这么大,并没有多少人……”——这条理由似乎比前一个理由的水平高了那么一丢丢……
可从头到尾,涂涂只有很坚决的一句话——
“如果没有允许我们进,那我们就绝对不能进!”
而且,涂涂的表情让我第一次感到无法动摇的坚决和倔强,目测不惜因此与我、以及已经被我说得有些“心动”的涂涂妈“发怒”的样子。
后来,我们很幸运——当涂涂的表情让我不得不改了主意、试着回到入口看看能不能和工作人员解释一下的时候,工作人员居然迎面朝我走来,说——
“有三位游人取消了预约,如果我们是三个人的话,现在可以进入了。”
没想到一切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真是人品大爆发啊!
当我们从Jofre Lake回来的路上,除了绝美的景色之外,我脑海里时而闪现的,还有14岁的涂涂在停车场坚决的表情——
特别是,以他已经要超过我和涂涂妈的身高为背景、他眼神里那种在小时候看不到的关于“主见”的力量,让我觉得他完全可能为了这件涉及“原则”的事情,对我们充分表达一种不讲情面的愤怒、以及一种不再会“无条件”服从于我们的“独立”态度。
尾声:我很欣慰
回到开头那句“在国外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被外国这些规矩管傻了!”
我无意评论这句“叮嘱”究竟是对还是错,我只能说,这句话至少不适合在加拿大这个环境里的我——虽然我也相信,在加拿大也肯定有人能够在 “违反规矩”中利用自己的“智慧”去一直获利、而且永远安全。
而对于伴随着这句“叮嘱”被提到的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那句所谓“智慧”——我也必须说,过去那些“小聪明”很流行很好用的环境、曾经让我感觉很累,我倒是更喜欢眼下这种大家都没有太多机会展示所谓“智慧”的环境。
对于“规矩”,我觉得从根子上来说——并非是对于我们的限制,而是对于我们的“保护”。
所以,当身边这些华人“移民二代”身处一个重视和强调规矩的环境里,培养和保持着对于规矩的“敬畏之心”、虽然在有些人眼里有些“傻”,但是令我感到十分欣赏、也十分欣慰。
其实回忆一下就会知道——在我们小时候、也和眼前这些“移二代”一样,对于各种“规矩”都有着强烈的“敬畏之心”。只是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敬畏之心”被各种大大小小的经历和“教训”慢慢地消磨掉了。
而涂涂他们的那份“敬畏之心”之所以能够被不断地加强、加重,是因为他们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所见到和感受到的,是一个对“规矩的尊严”十分重视并且尽力捍卫的环境,是一幕幕如果不守规矩的话、后果会有多么严重 (虽然并非绝对的“全部”)的社会现实。
他们很幸运,与我们在曾经的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并不相同——甚至正好相反。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回复沽渎博:是的,普京希望尽 | 阿妞不牛 |
2 | 赵晓:第三只眼睛看俄乌战争— | 万维网友来 |
3 | 与阿妞继续讨论:不听川普劝, | 沽渎 |
4 | 境外势力让中国患上了精神分裂 | 文庙 |
5 | 需要排查的是什么 | 倩影 |
6 | “請您放心,我們都很好!” | Winston Sm |
7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施化 |
8 | 有点痛! | Winston Sm |
9 | 川黑何去何从 | 施化 |
10 | 美加生产力差别巨大,为何生活 | 旅泉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攻陷白宫.拿 | 木秀于林 |
2 | 伟大领袖毛主席来万维作报告 | 阿妞不牛 |
3 | 是李克强授意迫害哈佛博士陈琳 | 拿破仑 |
4 | 川黑何去何从 | 施化 |
5 | 史海钩沉:为何习近平对俄罗斯 | 爪四哥 |
6 | 有自媒把川普胜选比作诺曼底登 | 体育老师 |
7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施化 |
8 | 回复沽渎博:是的,普京希望尽 | 阿妞不牛 |
9 | 将核武归还乌克兰,会天下大乱 | 沽渎 |
10 | 乌克兰不是棋子,而是真正的斗 | 岁月长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