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加国要览 > 正文  

我的加拿大生活必修课:省钱

www.creaders.net | 2025-04-07 17:11:37  海伦在加拿大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很多年前,刚工作时,和同事小麦一起合租。

她曾经在我眼中,是个特别‘抠’的女孩。

我们经常一起逛街吃饭以及超市采购日用品,她会对某样商品多款价格仔细对比,随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

第一次看到她细致到计算几毛钱价差,我的内心有点震惊。因为买普通日用生活用品,我极少看价格,喜欢的直接放进购买车,觉得省那几块钱也发不了财。

她说要存钱买相机、买房,总之能省的决不乱挥霍一分钱。但她舍得花一个月工资给自己买个单反相机。

现在回想那时,为自己不懂得节俭感到羞愧。

我对钱的钝感,并非因为家里有矿。恰恰相反,小时候家里经济不好,从小到大没多少零用钱。忙于生计的父母,并没有精力和意识,灌输给我有关理财存钱等这些概念,自然也没那个条件给我机会存钱或试错学习价值最大化消费。

我爸对健康比较在意,总跟我说,在外吃饭要去正规饭店,不要贪便宜吃黑心小贩。若是生病了得不偿失。

所有父母,无论贫富,对孩子众多期望的底色,最终只有:平安,健康!

因此,我以前对钱的钝感体现在于,工资不多也能活,工资涨了我似乎也存不下多少钱。缺乏理财概念,对钱欲望不高。因此,钱对我这个人也瞧不上眼。

活该我就这样穷了这么些年。

可见,从小对孩子进行理财概念灌输有多重要。

Image

在加拿大遇到

我的省钱入门课老师

初来加拿大时,住SK省认识了Xing 。她其实收入不低,父母在国内时都是老师医生。但拥有节俭的良好品德,在我心里闪闪发光。

会提前看各大超市的特价海报,在价格最划算时囤货。小到日用调料大米面条,大到电器家具。

她特别好,教我在Apps哪里看特价Flyers;告诉我Shoppers在积分相当于几折;遇到积分膨胀活动时如何使用最划算;Save On Foods的排骨折扣了马上电话告诉我们;汤圆的奶粉什么时候特价了又省多少钱……

总之,把每1块钱用出几倍价值是她的终极目标。

我一个在国内几乎从来不看超市特价海报的人,在她的耐心分享下,手机里集齐了加拿大各大连锁超市App,并对加拿大超市折扣力度也了然于胸。

Image

省钱课实战

我的消费逻辑

搬到温哥华,工作和生活逐渐稳定。平时物品采购,我的省钱课得以施展。

除了日用品会关注特价,在价格合适时囤货。Shoppers的积分体系,我已经研究得相当熟练。尤其它家买护肤品,相信我,如果积分活动运用得当,最终划算指数可以爆表。

此外

  • 我还淘到过10刀的哥伦比亚的休闲长裤;

  • 给孩子买到过30多刀的哥伦比亚超厚羽绒外套和10刀的双层带绒防锋衣外套;

  • 10几刀的CK长袖T恤;

  • 几十刀的The North Face厚绒2件式冲锋衣外套;

  • 几块钱的Zara 长裤;

  • GAP清仓+额外折扣只要二三块的衣服……

真的太香了!!

老外打折,是憨憨的真上!极少遇到先提价再打折的骚操作。折扣省下的钱,都是实打实的。

所以,我能买特价的打死不买原价;能买清仓价的绝不买特价;如果能买到清仓价再叠加折扣的,哇,感觉赚了一个亿。

后来我发现,几乎所有加拿大生活的人,差不多都对价格、折扣比较敏感。

节俭省钱的好习惯,不是什么羞于见人的。对于大多数加拿大人而言,消费习惯并不太在意吃什么穿什么,在有限可支配经济里,更愿意把钱花在旅游、购买兴趣爱好装备。

Image

加拿大

省钱已是一种社会文化

上次有篇文章我提到过,加拿大各行各业工资结构注定了,全国贫富差距不会特别大。

我一直认为,对于主流中产收入而言,加拿大温哥华生活成本非常高,并且是高于我们国内一线城市的。

加拿大政府在工资税收、福利等的精准计算,以目前物价生活成本,真的让中产几乎存不下钱(高税收+少或无福利),穷人饿不死(低收入有高福利=政府发钱)。

最后大家都半斤八两,被拉匀到相近水平,差不多穷。

节俭省钱、等特价囤货、淘超便宜的二手物品,在加拿大家庭很常见,感觉更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尤其被通货膨胀洗劫过的这几年,大家都过得比以前更辛苦些。如果不多留意折扣,钱更加不经用。

我们平时基本都是自己做饭,很少下馆子。额外加上税费和15%起步的小费后,真的挺肉疼的。就算点外卖,加上送餐费和小费,也会额外要多付不少。大多时候去自取回家吃,省下这些额外费用。

人工成本极高,能自己干的活,我都自己上。几年前搬家,租的房子退租需要打扫干净。因为我要带娃+整理打包物品,最初想找人打扫,询价下来找人至少五六百加币,吓一跳。

一咬牙,花了几天时间,自己抽空每天打扫一点,怒省几百加币。

我有个朋友,即使他在国内有规模不小的公司和数套房,收入已相当高了。他说面对温哥华的物价,居然偶尔也有点缩手缩脚。更别说普通中产群体了!

Image

一问,都别来

一劝,都不回?

以前我在小某书平台发过一篇类似生活省钱的话题,反应非常热烈。1000多的点赞收藏,和1000多条评论。其中不乏很多人,依旧想移民加拿大。

Image

说实话,我觉得,请慎重!!

如果你在国内是中产,有房有车,吃喝不愁,也没啥特别原因非得出来,那真没必要出来没苦硬吃。好好在国内呆着哈!

以前想写一篇,类似劝理性的文章(不是劝退,是劝理性),但真有点不知从何写起。毕竟,出来面临的不仅只是消费降级问题,而是全盘考量。

否则,若你是物质享乐主义者,没有极强的心理预期准备,物质生活降级的落差感很多人便受不了。

也许有人会说我,既然加拿大让你“没苦硬吃”,为何不回来?你们一个个都是一问都别来,一劝都不回。

亲爱的,我想说的是,每一个留下的人,必然有它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是多面性的,都有闪光点吸引着喜欢它的一些人。

极为富足的物质生活,不是我们对生活的唯一追求。您觉得对吗?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AI
11
苗华被抓
2
中美冷战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何卫东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俄乌战争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万维专栏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