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土安全部(DHS)近日公布一项新的边境安全规定,宣布自12月26日起,所有加拿大公民在进出美国时都将被拍照并进行生物识别验证,这一政策将影响所有非美国公民。
此举标志着美国边境安全政策的又一次重大升级。
根据新规,美国将通过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对出入境旅客进行身份比对与记录,覆盖机场、海港及陆路口岸。
该系统旨在建立一个全面的生物信息数据库,用以强化身份核验、打击签证逾期滞留和护照欺诈。
国土安全部在文件中指出,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电子护照中储存的数字照片,通过生物特征比对,确保出示证件的人确为证件持有人。
新规引用多项联邦法律授权,要求国土安全部建立一套集成、自动化的生物识别进出境系统,记录外国人的入境与离境信息,并通过比对其生物数据验证身份、认证旅行文件。
文件中还提及“9·11事件”及其后持续存在的全球恐怖主义威胁,同时援引2017年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呼吁各国加强航空安全,并通过生物识别系统识别潜在恐怖分子。

此次改革还将推动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使用“高级旅客信息系统”(APIS)等工具,建立旅客照片数据库。
对于步行或驾驶私家车过境的旅客,若无法使用该系统,CBP计划通过收集“常常经过特定口岸的非公民”照片,建立本地化影像档案,以便未来核验。
新规还明确,陆地边境采集的生物识别数据将被保留,用于后续身份验证。
除面部识别外,国土安全部还可能要求采集其他生物信息,包括指纹甚至DNA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定将适用于所有非美国公民,不再对14岁以下儿童或79岁以上老人给予豁免。
事实上,美国自2004年起已对部分入境非公民实施生物信息采集,但此次新规的范围和深度都远超以往。
随着面部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海关与边境保护局认为,现已具备更广泛部署的技术条件。
根据规定,这项制度未来也将扩展至加拿大旅客的出入境,包括驾车跨境者。不过,文件指出,国土安全部仍在解决陆路口岸和私人航空领域的技术难题,目前尚未完成对这些情境下实施成本与效益的评估。
此外,对于在美停留超过30天的加拿大人,包括“候鸟族”长者,现行规定已要求指纹采集和登记。新规的实施意味着所有加拿大旅客未来都将被纳入生物识别系统。
尽管官方宣称该计划将提升安全与效率,但公众反应并不一致。
早在2021年国土安全部首次提出此项政策时,收到的大多数公众意见均表示反对,担忧此举会进一步侵犯隐私权。然而,国土安全部最新发布的最终版本并未对原提案作出实质性修改。
根据流程,新规将在10月27日刊登于《联邦公报》后开放30天的公众意见征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