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环球邮报》5月24日文章,原题:《与中国交往 》。上周发生于中国四川的地震灾难促使加拿大政府表达悼念,但只是以新闻稿形式发布。没有迹象表明加拿大与北京高层有任何个人交流。渥太华也没有寻求通过华人社区发动援助———这与我们对2004年印度洋海啸和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的积极反应形成鲜明对照。
这是一个显著的征兆,表明哈珀政府对华政策的失误也存在于其他领域。公共政策攸关两国的经贸关系。
这种看法对加拿大人来说并不陌生。过去几届政府总理、部长及其他官员和商界领袖均曾率贸易团访华。这些公开表示的支持和信心至关重要。当两国领导人参与这些接触时,这会向企业界表明政治领导人重视加中关系,贸易和投资将获得政治支持。这种讯息明白无误。
反过来讲同样有说服力。
加拿大商界领袖最近报告称,加中两国冷淡的政治关系正直接导致错失合同。与此同时,美国、法国和俄罗斯总统、德国总理以及其他国家领导人都明白,个人关注、与中国领导人面对面会晤、助阵本国的全球公司,都属于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加拿大在与中国打交道时享有特殊地位。每一个中国学生都要学习白求恩医生的事迹。中国没有忘记,在1959年和1960年饥荒时期,我们将小麦卖给中国,我们还是首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之一。
我们有必要依赖这些宝贵遗产,保持清醒的务实态度权衡自身利益。
美国人正在经济上调整位置,以促进与中国的关系,而我们———或我们的政治领导人———没有这样做。
在20世纪,我们从与那个时代的超级大国美国的亲密关系中获益。在21世纪,我们应该与新兴超级大国发展类似关系,而不是像俗话说的坐慢船去中国。
尽管当前存在种种争议,但中国政府拥有良好的负责任国际行为记录。因奥运会而向世界打开大门是一种勇敢的行为。中国正在探寻自己的道路,它将适合其庞大人口和多样化的历史地理。
如果我们不与中国进行政治最高层的重新接触,我们将无缘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进程。上周地震发生后,中国对外国援助的空前坦率和开放足以证明中国从过去经验中学到的有多么多,中国希望被视为国际社会“正常”一员的决心有多么强。加拿大人看到了中国民众及政府如何在悲痛中以百折不挠的决心应对危机。这些对于加拿大人来说是一次机遇,我们从中可以找回过去两年一直失去的某些东西。▲(作者是加拿大前外交部副部长彼得•哈德,汪析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