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华人消费者如何因应长期下来的食品涨价风暴?事实上华人民众普遍意识到食品价格的确受到冲击,但实际上超市买菜时,却不太清楚个别食品类别的涨幅,也不会刻意改变消费习性。在温哥华居住十多年的香港移民陈小姐表示,她知道物价是有上涨,特别是面包、面粉类会贵一点,但其他物品价格就不太清楚,「而且每次买东西结帐的时候,发现支出是多了一些。」
在温哥华居住了30多年的Monica一听到食物价格是否有波动,立即的反应是「现在有什么东西不涨的?!」但是到底什么东西涨?具体涨幅?她却不是很清楚,Pasta和米的涨幅最高,Monica却不担心,她说他们家的主食是马铃薯,她蔬果吃得多,蔬果的涨幅反倒比较少。
对于因应食物价格上涨的省钱之道,Monica说,她都是利用有特价机会趁机大采买,「牛肉便宜,就一次买一大块。」然后切成好几块冻起来,「既省油钱又省买菜钱。」
在本地居住20多年的台湾移民李太太也有一套省钱妙方,她指著刚选好的八、九样食物,有面条、蔬菜、熟食鸡肉和鱼蛋等,她说这些都是特价品,而且面条平常一包要5块多,趁著特价3块钱,她会趁机大采购。她也说,不要以为买东西自己煮划算,因为那要花电费和瓦斯费,有时候精打细算一下,特价熟食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李太太是家庭主妇,家里的小孩都还在念书,一家子的采买任务都是自己一手包办。她说,小孩子还在成长,虽然遇到高通膨时代,但食物营养和份量还是要兼顾。她建议民众可以把买衣服、娱乐的钱省下来,食物的开支还是要兼顾到健康。
有些精于操持家务的主妇们更会利用自家后院的菜园种菜,不但菜钱免了,还吃得健康。本身是客家媳妇的周太太,便利用闲暇自己种菜,她说,这种方式一举两得,不但菜钱省好多,也运动到筋骨。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自己种菜,本身很会作客家菜的她也建议民众可以试著作腌菜,不仅吃到多种蔬菜类,食物也可以久存,也是一道不错的主妇省钱妙招。